2015年11月,教育部公布《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指出义务教育阶段3到9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,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、烹饪、手工、园艺等课程,学校要安排劳动家庭作业,布置洗碗、洗衣、扫地、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。政策一出台,就引起多方关注。
清远大多数学生在家劳动参与度低,而各学校也因重视度不同对于劳动教育实施有别。
重塑劳动精神需要家校与社会合力
《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出台后让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开始重新认识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。那么,该如何重塑劳动精神、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呢? 这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多方合力。
“生活即教育”,劳动教育能提供学生多一些生活体验,家长应教育和敦促孩子,单靠学校力量太薄弱。同时劳动技能教育可以创新,多挖掘家长和社会资源,教孩子喜欢的有兴趣的劳动技能做到寓教于乐。
重塑孩子的劳动精神,也需要家长给孩子更多的陪伴,让孩子多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,让他们体验父母的辛苦,从而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,锻炼吃苦耐劳的本领。而针对《意见》中规定的劳动课程要落实,各学校也应结合实际加强劳动教育,例如开设校本课程,增设园艺、烹饪等劳动内容,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劳动。